艾迪·维达
美国男歌手
Eddie Vedder/艾迪·维达,本名:爱德华·路易斯·西弗森三世(Edward Louis Severson III )是一位美国歌手,词曲作者,吉他手。
简介
Eddie Vedder/艾迪·维达
本名:爱德华·路易斯·西弗森三世(Edward Louis Severson III )
出生年月:1964年12月23日
出生地:埃文斯顿,芝加哥,伊利诺伊州,美国
血统:德国、丹麦
介绍:美国音乐家、创作歌手,为另类摇滚乐团【珍珠酱乐团】的主唱兼吉他手。因其富有穿透力的嗓音被外界熟知。他在由滚石制编的【最棒主唱(编者译)】(Best Lead Singers of All Time)中名列前茅。艾迪在原声带领域也有所涉猎,曾参与 2007年电影《荒野生存》的配乐制作,这也是他的第一张独奏专辑。
早年生活
维达生于芝加哥郊区的埃文斯顿,是凯伦·李·维达(Karen Lee Vedder)和爱德华·路易斯·西佛森二世(Edward Louis Severson,Jr)的儿子。
其父母于1965年离婚,此时维达只有1岁。之后不久,其母与皮特·穆勒(Peter Mueller)结婚,维达被告知穆勒就是其生父,他的名字也被改为爱德华·穆勒(Edward Mueller)。
居住在埃文斯顿期间,维达的父母又养育了7个孩子。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,维达全家、包括其3个同母异父的兄弟,搬往圣地亚哥县(San Diego County,隶属加利福亚洲)居住。这是维达的转折点,他在12生日时收到了母亲送给他的一把吉他,此后,他开始在音乐(以及冲浪)中寻找生活的慰藉。如他所说:“在我15、6岁时,我觉得很孤独,唯有音乐...能陪伴我。”(When I was around 15 or 16...I felt alone...I was all alone--except for music)。
在维达18岁(late teens)时,其母与穆勒离婚,并与维达的兄弟搬回芝加哥,但维达与继父留在了加利福尼亚。之后,维达遇到了他的舅舅斯科特(Uncle Scott),并得知了自己的身世,即穆勒并非自己的生父。
其实,维达曾在童年时遇到过自己的生父,但其以为他只是父母的朋友。在得知真相后不久,维达的生父死于多发性硬化
高中时期,维达独自居住在一间公寓中,他用在药店的夜间兼职来维持生活。高三时,他因无法承受平衡学业与工作间的巨大压力而退学,并回到了芝加哥的家,也正是这时,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艾迪·维达,维达是其母嫁人前的姓。
音乐历程
在80年代初期,维达成为了一名侍者,并在芝加哥附近的社区学院读书。1984年,维达与女友贝丝·莱林(Beth Liebling)回到了芝加哥,并在家录制音乐,同时,他也兼职多份工作。期间,维达加入过坏电台(Bad Radio)乐队,然而,在维达加入后不久,坏电台加入了更有影响力的红辣椒(Red Hot Chili)乐团
离开坏电台后,维达在当地一家煤气站兼职,并未加入任何乐团,90年代后期,维达偶遇了前红辣椒乐队的鼓手——熨斗杰克(Jack Irons),并成为朋友。90年代末,杰克带给维达一份来自西雅图某个乐团的样带,并告诉维达他们正在寻找一个主唱。维达在冲浪前稍稍听了样带,并为其中的三首歌填词。歌词描写了一个被欺骗的年轻人,在得知生父已死之后渐渐成为一名杀手,并最终被处以死刑的故事。这三首歌也就是珍珠酱乐团后来的【活着】(Alive)、【曾经】(Once)与【足迹】(Footsteps)。
原声贡献
Dead Man Walking (1995)
I Am Sam (2001)
A Brokedown Melody (2004)
Body of War (2007)
Reign Over Me (2007)
Into the Wild-Album(2007)
Eat Pray Love (2010)
荒野生存
艾迪维达为2007年的电影荒野生存(Into the Wild)献唱,这张专辑于2007年9月18日发行。它涵盖了印第安歌曲耀阳(Hard Sun)和杰瑞汉南(Jerry Hannan)的社会(Society)。他说:“基于故事写歌余地较少,因为情节、场景都已经设定好了。”
这张专辑获得了很高的评价,并为维达带来了多个奖项、提名,以及多国巡演。
参考资料
Eddie Vedder.IMDB爱影库.
最新修订时间:2024-09-23 13:05
目录
概述
简介
早年生活
参考资料